每次和妈妈们聊起关于自家睡渣宝宝的时候,总有一两个妈妈拉仇恨地说:我家宝宝睡得可好了,从来没有出现过你们说的那些睡眠问题哎~
然后在得知这些睡的特别好的宝宝才不满3个月的时候,我会悠悠地说一句:再等等,不急哈。
为啥这么说呢?因为就在不远的前方,有一个让妈妈们闻风丧胆的“4月魔鬼期”。
不能说全部,但至少有一多半的宝宝都会在4-6个月之间秒变睡渣。
哄睡难、白天小觉短、小觉次数多、夜醒频繁、落地醒。。。。。。各种睡眠问题接踵而来。
你说,惊不惊喜?意不意外?
01
4-6个月宝宝秒变睡渣的原因
展开剩余91%4-6个月,宝宝在不知不觉中飞速发展,而家长对此却后知后觉,这是造成这个阶段睡眠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。
1、睡眠结构方面
◆宝宝的变化:
0-3个月的宝宝白天的小觉次数为3-5次,但到4个月的时候,白天的小觉次数会逐渐规律成3觉,稳定为晨觉、午觉、黄昏觉。
宝宝需要并觉。
◆家长的认知:
家长一直拿3个月前的睡眠标准来衡量4个月的宝宝,每天在错误的时间哄睡、哄又哄不着惹的宝宝哇哇大哭,家长却以为宝宝入睡很困难。
完全不知道宝宝的并觉需求。
◆由此产生的睡眠问题:
这个并觉的过程就会产生一些睡眠问题,比如小觉短、入睡困难、作息混乱。
2、大运动发展方面
◆宝宝的需求
3个月前的宝宝清醒的时候大多是被抱着或者躺着,偶尔练习一下俯趴。
根据《国际婴幼儿大运动发展标准》来看,宝宝3个月的时候就应该要熟练掌握翻身,向左侧翻、向右侧翻、从俯趴变为仰躺、从仰躺变为俯趴。
◆家长的认知
很多家长对大运动的重视程度不高,0-2个月的时候就不怎么给宝宝练习俯趴,不是抱着宝宝就是让宝宝躺着。
◆由此产生的睡眠问题:
翻身技能的不熟练,会引发的睡眠问题是大运动睡眠倒退,标志性事件就是夜间频繁翻醒来。
3、户外活动方面
◆宝宝的需求
3个月后的宝宝不再满足于被平躺着放在床上看天花板的生活,外面明媚的阳光、湛蓝的天空、绿树红花更能吸引宝宝的眼球。
他们需要通过充足的户外活动发展视觉、听觉、触觉等各种感官。
◆家长的认知
月子里不出门,出了月子以后也是很少出门,或者是特别喜欢带宝宝出门遛弯的,一天出去的时间累积超过3个小时。
◆由此产生的睡眠问题:
如果户外活动不足,宝宝的感官刺激不充分,会引发的睡眠问题是睡觉轻、小睡短。
但如果户外活动时间过长,则会造成夜晚睡前或者睡后大哭。
4、原始反射方面
◆宝宝的变化
4-6个月还存在着一些原始反射,比如莫罗反射、迷路反射、击剑反射。
这些原始反射需要在0-6个月的时候通过大运动的练习被逐渐抑制直至完全消失。
◆家长的认知
很多家长对原始反射知之甚少,在前期的俯趴和翻身练习上没有足够的重视,害怕运动多了累着宝宝。
◆由此产生的睡眠问题:
原始反射没有顺利被抑制,运动能力没有及时发展起来,导致运动不足带来的睡眠倒退,频繁夜醒、难以哄睡。
5、进食方面
◆宝宝的变化
4个月开始,很多宝宝吃奶不再老老实实,总是被周围的一点声音和动静吸引,有的宝宝还会进入厌奶期。
◆家长的认知
对于不认真吃奶和进入厌奶期的宝宝,妈妈总担心宝宝没有吃饱,于是频繁的进行喂奶。
把育儿的关注点总放在吃上,忽略了宝宝对于感官、运动、认知等方面的需求。
◆由此产生的睡眠问题:
这个阶段很容易出现吃的时候很快就睡着,但睡不长久。
妈妈分辨不出宝宝到底是饿还是困,宝宝的需求没有被正确解读就会哭闹。
吃不好,睡不好,睡眠规律一片混乱。
总体来说,百天之后的宝宝大步流星的向前进,而家长们却还在宝宝身后挪着小碎步。
对于宝宝的各方面的发展不能正确解读,从而缺乏正确的应对方式,导致这个阶段的睡眠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,或者越演越烈。
02
如何快速渡过4月魔鬼期
解决这个阶段睡眠问题的根本方法是:
◆让大脑、神经、肢体等所有和睡眠有关的硬件都发展起来。
◆制定新的作息规律,适应新阶段的睡眠需求。
1、连追带赶,把大运动发展抓起来
大运动的发展对于宝宝睡眠的影响在于:
◆能够发展宝宝的身体控制能力,在睡眠周期转换调整睡姿的时候,不会被自己的动作惊醒。
◆足够的运动量能够保证宝宝的睡眠需求,没有睡眠需求的宝宝自然睡不着、睡不安稳。
前面说到4-6个月正好是第一个大运动睡眠倒退期,很多宝宝前期缺乏的俯趴锻炼,在这个阶段都会来找茬。
现在我们就要帮助宝宝把大运动发展抓起来:
俯趴练习
4-6个月的宝宝俯趴姿势应该要很标准,胸部抬起来与床面呈90°,小飞机手和小飞机脚基本不会再出现。
在和家长互动的情况下,单次俯趴时间能达到20分钟。
我们需要在宝宝每个清醒的时间段,让宝宝俯趴着,然后我们和宝宝做游戏、做追视练习、看彩色卡等。
尽量不要一直抱着宝宝,如果宝宝趴累了可以换成飞机抱的形式,也能锻炼俯趴。
翻身练习
在宝宝清醒的时间段,让宝宝练习翻身,左右翻的次数要相同,避免身体两侧力量发展不对等。
很多宝宝习惯向一侧翻,另一侧不怎么翻,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宝宝多翻另一侧。
不要忽视宝宝从俯趴翻到仰躺的练习,很多宝宝从仰躺翻成俯趴以后却不会翻回去。
如果这个情况发生在夜间睡眠的时候,就会夜醒了。
2、每天确保一定时间的户外遛弯
户外遛弯对于睡眠的影响在于:
◆发展宝宝的视觉、听觉,提高宝宝入睡时候对周围光线、声音的抗干扰能力。
◆充足的自然光线对宝宝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着积极的作用。
建议家长每天带宝宝出去遛弯,只要天气不是特别糟糕都可以出去,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宝宝俯趴在婴儿车中。
这样既可以锻炼俯趴,又可以让宝宝看到行人、车辆等事物,练习追视,但是要注意户外活动的时间把控:
◆4个月左右宝宝的户外安排在晨觉与午觉醒来之后,单次时间不宜超过1h
◆下午17:00以后不宜再带宝宝出门,避免出现黄昏闹。
3、遵循“吃-玩-睡”的科学作息管理模式
在宝宝清醒的时候,让宝宝“玩好”,“玩”其实就是指上述的大运动和户外活动,这么做的好处在于:
◆增加消耗,才能产生睡眠需求和进食需求,玩好了,才能吃好睡好,这是连锁反应。
◆改善入睡困难,哄睡难的困境。
如何给4-6个月的宝宝安排“吃-玩-睡”,可以参考下表。
4、制定合适的作息规律
4-6个月的睡眠问题可能会同时爆发很多,解决的时候不可能全部搞定,不同的睡眠问题的解决方向是不同的。
但是有一个方法是通用的,那就是让宝宝的作息规律起来:
有规律的作息能增加宝宝的秩序感和安全感,这是他们的内在需要,宝宝能够预料到下一步该做什么,就不会焦虑。
让家长的育儿工作变得有规律可循,而不是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混乱。
制定适合宝宝的作息规律需要分两步走:
◆按照“吃-玩-睡”的模式把宝宝清醒的时间段的运动丰富起来,然后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信号。
只要宝宝开始困倦了,就立刻开始哄睡,等宝宝睡醒以后继续循环“玩”的内容。
◆开始记录宝宝的作息数据,内容要详尽,包含几点开始哄睡、几点睡着、几点清醒、几点吃奶。
连续记录一周左右,你就会发现宝宝的作息逐渐规律起来,他会在差不多的时间段做同样的事情。
总的来说,就是要把宝宝清醒时段安排合理,发展适合这个月龄的大运动,让宝宝有事可做,而不是无聊的躺在床上或者被抱在怀里。
以上步骤需要家长日复一日的耐心执行,有的宝宝适应能力很快,一周左右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。
有的宝宝适应能力比较慢,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改善时间,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着急哦。
期待每个宝宝、每个妈妈都能睡个好觉。
发布于:陕西省力创配资-网上股票开户-老牌配资平台-配资优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